(一) 单项指标的变化
1、幼儿(3~6岁)
与2005年相比较,2010年3~6岁幼儿的身高、体重、坐高、胸围、10米往返跑、立定跳远、走平衡木、双脚连续跳等指标有所提高,男性提高幅度在0.7%~3.4%之间,女性在0.7%~3.7%之间。皮褶厚度(上臂部、肩胛部和腹部)、安静心率、坐位体前屈、网球掷远等指标有所降低,男性降低幅度在0.9%~6.7%之间,女性在0.1%~7.4%之间(图1、图2)。
2、 成年人(20~39岁)
与2005年相比,2010年20~39岁成年男性的身高、体重、胸围、腰围、臀围、上臂部皮褶厚度、腹部皮褶厚度、收缩压、舒张压、肺活量、背力和俯卧撑等指标有所提高,幅度在0.2%~5.2%之间;肩胛部皮褶厚度、安静脉搏、握力、纵跳、闭眼单脚站立、坐位体前屈和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降低,幅度在0.1%~9.1%之间(图3)。
女性的身高、体重、胸围、腰围、臀围、上臂部皮褶厚度、收缩压、舒张压、肺活量和1分钟仰卧起坐等指标有所提高,幅度在0.1%~8.0%之间;肩胛部皮褶厚度、腹部皮褶厚度、安静脉搏、握力、背力、纵跳、闭眼单脚站立、坐位体前屈和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降低,幅度在0.6%~5.6%之间(图4)。
3、 成年人(40~59岁)
与2005年相比,2010年40~59岁成年男性的身高、体重、胸围、腰围、臀围、收缩压、舒张压、肺活量、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提高,幅度在0.1%~2.3%之间;皮褶厚度(上臂部、肩胛部、腹部)、安静脉搏、握力、闭眼单脚站立和坐位体前屈等指标有所降低,幅度在1.0%~5.1%之间(图5)。
女性的身高、体重、胸围、腰围、臀围、收缩压、舒张压、肺活量等指标有所提高,幅度在0.1%~1.4%之间;皮褶厚度(上臂部、肩胛部、腹部)、安静脉搏、握力、坐位体前屈、闭眼单脚站立、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降低,幅度在0.3%~9.9%之间(图6)。
4、 老年人(60~69岁)
与2005年相比,2010年60~69岁老年男性的身高、体重、胸围、腰围、臀围、收缩压、舒张压、肺活量、坐位体前屈、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提高,幅度在0.1%~2.4%之间;皮褶厚度(上臂部、肩胛部、腹部)、安静脉搏、握力、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有所降低,幅度在0.6%~6.2%之间(图7)。
女性的身高、体重、胸围、腰围、臀围、上臂部皮褶厚度、收缩压、舒张压、肺活量、坐位体前屈、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提高,幅度在0.2%~3.2%之间;腹部皮褶厚度、肩胛部皮褶厚度、安静脉搏、握力、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有所降低,幅度在1.3%~6.9%之间(图8)。
(二) 国民体质达标率的变化
与2005年相比,2010年全国达到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》“合格”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增长1.7个百分点。3~6岁幼儿增长3.0个百分点,20~39岁成年人增长0.3百分点,40~59岁成年人增长2.0个百分点,60~69岁老年人增长2.0个百分点。男、女性分别增长0.9个百分点和2.3个百分点。城镇、乡村分别增长1.0个百分点和2.1个百分点。
与2005年相比,全国有14个省(区、市)达到“合格”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有所增长、9个省(区、市)持平、8个省(区、市)有所降低。
(三)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变化
2010年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比2005年降低0.36个百分点。幼儿增长0.06个百分点,20~39岁成年人降低0.39个百分点,40~59岁成年人增长0.39个百分点,60~69岁老年人降低0.84个百分点。
与2005年相比,全国有13个省(区、市)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有所增长,18个省(区、市)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有所降低。